硬盘录像机的结构与实现
发布时间:2020-04-03 阅读:66 |
引言
录像机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,它可以将监视现场的画面实时、真实地记录下来,并可方便地于事后检索查证,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与证据。随着数字压缩技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,数字硬盘录像机(DVR)在电视监控行业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,仅有能力自行研制或生产DVR的国内厂家就已远远超过了百家,并且,各家DVR的结构与实现方式也不尽相同。
数字硬盘录像机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的机械结构简单,采用了高精密封装的大容量硬盘作为记录设备,因此,只要在计算机扩充槽中插入图像采集卡,再配上相应的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,就实现了传统磁带录像机的所有功能。特别是随后出现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结构更加紧凑,性能更加稳定,几乎成了传统时滞录像机的终结者。
硬盘录像机的实现
硬盘录像机有多种实现方法。从系统结构上来说,有PC插卡型或嵌入式一体机型;从所用的核心芯片来说,有的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(DSP),而有的是基于专用集成电路(ASIC),其中基于DSP的结构又分为不同的系列,它们因选用不同厂家的DSP而异;而从硬盘录像机处理视频的技术(视频压缩格式)来说,则有基于Wavelet、M-JPEG、MPEG-1、MPEG-2、MPEG-4、H.263、H.264等视频压缩格式的多种不同的机型。另外,无论是PC插卡型还是一体机型,即使它们所用的芯片相同,其应用软件的界面与功能也不尽相同。
基于PC插卡的硬盘录像机
最早的硬盘录像机是PC插卡型,视频采集卡主要包括视频信号的采集、数字视频压缩处理和视频缓存等几部分,其中数字视频压缩处理芯片有多种不同的类型(通用DSP或专用ASIC)。随着CPU、内存等核心芯片的不断升级,计算机的主频及综合处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,因而在单卡硬盘录像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了多卡多路硬盘录像机,也即在PC的多个扩充槽中同时插入多块支持并行处理的单路视音频采集卡,以实现多路视音频信号的同时实时采集。由于每一块卡仅对应于1路信号,因而采集卡的数量可根据视频信号的路数要求而灵活配置。不过,当在PC中插入多块卡时,占用的PC资源也相应增加,如CPU及内存资源、主板上扩充槽的数量、主板电源功率等。因此,当摄像机源数量(即采集卡数量)较多时,这种硬盘录像机就必须采用具有多插槽工控底板的工控机,并配以大功率电源,并且对CPU的主频要求也更高。
为了解决多卡应用的资源占用问题,在单卡单路硬盘录像机问世后不久,有厂家推出了在一块卡上集成两片甚至4片视频处理芯片(DSP或ASIC)的多路视音频采集卡,因而可以同时实现对两路信号或4路信号的实时采集与压缩处理。这种结构实际上是每路视频信号唯一地对应着一片视频处理芯片,但是它们共用一片PCI-PCI桥接芯片,因而仅占用一个PC插槽,加上视音频信号的采集压缩是由卡上的硬件来实现,因而有效地减少了硬盘录像对PC资源的占用。
还有一种与上述实现原理不尽相同的基于PC的单卡多路硬盘录像机:卡上的一片视频处理芯片就要处理多路输入信号,因而需采用时分轮换方式对多路视频信号进行采集,并以M-JPEG压缩格式进行录像。虽然M-JPEG的压缩效率不如基于多帧预测编码的MPEG-1、MPEG-4及H.264等的压缩格式高,但由于在单通道轮换采集多路视频时,相继帧的画面失去了相关性(根本不是同一个摄像机摄取的画面),因而采用基于帧间预测的视频压缩算法就失去了意义,只能采用帧内压缩算法。因此,这种方式的硬盘录像机是对采集的每一帧画面独立地进行JPEG压缩处理,而后将对应于每一路输入的各帧画面形成独立的M-JPEG文件。这种方式显然可以方便地实现多路采集,例如,在不考虑录像画面的连续性要求时,就可以方便容纳多达16路的视频输入,但是对于只能以25帧/s的速率对视频信号进行采集的视频处理芯片来说,无
上一篇:监控系统中红外夜视摄像机的选择与使用 下一篇:视频监控领域权威标准